红旗小区内商贩云集
|
|
文/摄 本报记者 刘滨竹 夏德辉
连日来,随着本报关于物业与业主纠纷系列报道的深入,引起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和共鸣。采访中记者发现,相对于高档小区,老城区老小区物业和业主的矛盾则更加突出。“我们小区曾是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如今楼体破败,楼外变成了菜市场,物业视而不见。”“我们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在楼房破损严重,都快成了危房,物业只收钱也不修。”
日前,记者走访哈市老城区多个老小区后发现,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甚至2000年年初的房屋,都到了维修的高峰,房顶漏、墙皮掉、楼道中的窗玻璃破了大窟窿……物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没钱。对于业主来说,不维修就意味着物业没有尽到责任,双方矛盾因此日益加剧。
上世纪九十年代示范小区
如今垃圾遍地 面目全非
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红旗小区,曾头顶很多光环: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城市景区景点、曾荣获中国建筑业的最高奖“鲁班奖”、被评为“国家安居工程优秀住宅小区”、“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如今光环褪去,面目全非。
日前,记者来到红旗小区。进入小区后记者看到,小区通道两侧商贩一个挨着一个,人行道上停满了车,生活垃圾东一处西一处,多处绿地被圈占,路标指示牌只剩下空架子,多数居民楼外墙皮已经脱落……在5号楼、7号楼和8号楼的楼顶,几根钢筋已经从楼体中露出了头。
对于现状,8号楼的居民张先生无奈地说,当初把家安在这儿,就是看好这里的环境和管理。“可是住了没几年,屋里便开始长毛,一楼的地沟经常返水,臭气扑鼻。小区的环境卫生更是每况愈下,各种商贩云集,私建也如雨后春笋。我们反映了,可是没人管,交的物业费都用到哪儿去了?”
相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疾病”缠身的老房子来说,建于2000年以后的房子也进入了问题高发期,使得物业和业主之间矛盾日益加剧,有的物业感觉实在负担不起,索性一走了之。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房子
楼道坑洼不平
老人经常崴脚
日前,记者来到哈市道里区老房子集中的“安字片”,走进安平街37号大院后看到,多个单元的电子门已经失灵,大敞四开,楼道内的墙皮已经脱落,露出了红砖。
“看着点儿脚下,地面坑洼不平,已经有好几位老年人进出楼道时,把脚崴了。”在居民的提醒下,记者从一楼上到六楼,其中有四层楼的窗户玻璃没有了。“根本没人管,我们自己用塑料布糊上了。”住这儿的居民告诉记者,“这片的房子大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房子,年久失修,都快成危房了!”
“这样的景象谁看了都难受,我们多次找物业来修,物业总说过两天就来,可是根本就没来过。”居民李女士说,物业向居民收取了每平方米0.15元(使用面积)的物业费,“物业费确实不贵,但是他们一点责任也没有尽到啊!今年物业来收钱时,我明确表示虽然不差这点钱,但是住在这样的环境中,换了谁也不会交的。”如今像李女士这样不交物业费的居民越来越多,虽然物业也不再催收,但是小区的环境却越来越差。
《问计冰城物业》
物业发愁
老房大修 资金难筹
哈市住房保障和房产住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哈尔滨市在2006年出台的《哈尔滨市城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试行办法》中规定,居民应按一定额度交纳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但哈市多数老房子,根本没有建立维修基金。
哈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物业处副处长高国林说,老城区的房子大多数是公有制住房时代的产物,一直由房产局下属的房管处、所、站等履行房屋管护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前的管理模式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目前67%的小区物业费在0.3元以下,根本满足不了物业公司的正常运转,因此,物业和业主冲突频发。随着人们不满足于粗浅的房管服务,追求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筹措,在提高物业费的同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主管部门
提高物业费同时
提供更优质服务
为什么物业公司面对失修的房子,不顾市民的愤怒,坚持不修呢?“主要就是没钱。”负责安平街房管的哈市直属房产物业公司工程分公司宋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平街37号楼是辖区中典型的老房子,这样的房子在辖区内占绝大多数。这些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房子收费低、问题多。仅维修房屋漏水这一项,每平方米的维修费用就达35元,“我们收取的物业费是哈市最低的,仅为0.11元/平方米(建筑面积),已经入不敷出,更别说修房子了。”
负责红旗小区(老区)物业管理的哈市住宅新区物业管理总公司物业管理科科长王玉振也向记者诉苦,老小区情况非常复杂,人员素质和生活水平都有待提高,不好管理。“从1994年开始,红旗小区执行的是物业费0.275元/平方米(使用面积),一直都没调整过,这些费用连基础设施维护都不够,更别说大修了。我们也愁啊!”